“千红未羡桃林满,万绿宁誇柳径芳。白帝初分瑶作蕊,素娥只喜淡为妆”。三月的逸夫楼旁,玉兰花已开,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在新棠书院召开了必修下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会。
高一语文备课组组长方明峰老师先总体介绍了高一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周考安排。
接下来老师们进行具体的说课分享。林楠老师认为《庖丁解牛》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目前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课内外文言文,但普通班的学生文言文基础普遍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虽然学生可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但对深入感受和把握文本的深刻意蕴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关键地方加以引导。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吸取思想成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再结合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林楠老师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积累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掌握“为”、“于”、“然”、“而”、“乎”这些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把握课文结构,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领悟文章寓意,体悟文章思想主旨,学习庄子哲学所蕴涵的为人处世之道;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把握特殊句式,积累文言现象;
难点:感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及具有的启示意义。
接着林楠老师展示了自己上课的过程。
胡爱红老师对其进行了点评。她认为林老师分析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和解牛之道之间的关联,还需要提及一下庄子的哲学观。胡老师说,林老师的整个教学步骤是比较紧凑、完整的,整节课教学设计很好,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最后指出,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力,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打造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课堂。
李萱老师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先进行了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在本册语文课本中第一单元第二篇,对应“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加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烛之武退秦师》是一单元第二课,本节课教材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体味、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爱国情怀。接着,李萱老师进行了学情分析,从基础知识层面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文言基础薄弱,基础学习的扎实程度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基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文言的学习更是离不开基础的积累。语文积累层面,学生的阅读面还是较窄的,对于本课涉及的几个人物,特别是晋文公的事迹,要引导学生全面的涉猎,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人物以及历史。其次,分析了教学目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本文内容,李萱老师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在叙事中展示人物形象。
3.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的胆识与智慧。
然后,李萱老师分析了教学重难点,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
1.学习本文详略恰当的写法,体会其在叙事中彰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2.欣赏烛之武、晋文公等人物形象,体会古代杰出的史家笔法。
教学难点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储备、 理解能力而设。因为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对烛之武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刻画,并且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了晋秦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以将本文的教学难点设定为:
1.体会古代叙事散文名篇的艺术魅力。
2.理解烛之武如何运用智慧和口才说服秦伯退兵的经过。
最后,李萱老师分享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李萃老师对其进行点评。强调每一个环节的设置其实是要说明它的教学意图的。那么在说教学意图的时候,可能稍微欠缺了,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文本的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的话,应该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应的内容来稍微进行解释一下。波澜起伏是这篇文章里面非常重要的叙事艺术,应该作为重点展示出来。《烛之武退秦师》是非常精彩的一篇课文,那我们也要把它上得很精彩。
吴秀梅老师分析第一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她说,扎实地理解文本,要注意站在当代的立场反思古人的思想,并且和现实相联系,比如说我们学到《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在当时的境况之下,说“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是一句看似埋怨的话,其实它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什么呢?体现了他当时一个人的心酸,但更多的是体现他爱国主义的情怀。应该和学生强调,国家遭受危难之时,作为新青年应该跑到前面去。语文教学要跟现实联系起来,起到一种文化熏陶的作用,也强调一种文化的自信。至于教学策略,几位老师说的是比较好的。个人特别强调一项就是要反复地诵读,然后在诵读的当中去分析对比,默写要加强。所以文言文的教学重点还是要落实到实词、虚词和句式上,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之后,然后才能去分析它的内容、艺术手法这些方面。
王光煜老师进行了点评。他说,教学内容应该落到实处,肯定了吴老师的看法,特别是具体字、词,句的练习,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创新,当今创新精神需要在学生之间培养、发展。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得出自己的答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最后,方明峰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了语文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希望青年教师多读经典,潜心研究高考,扎扎实实做学问。强调说课内容理论依据的重要性,指出上课要有气场,以感染听者,鼓励青年教师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上课艺术。
(撰稿:实习教师 游琪)